人際關係的發展與情緒的發展有關。從情緒辨識、覺察自己的情緒、瞭解情緒與情境之間的關聯、情緒的調節與自我管理,發展問題解決能力,並能因爲自己的改變而影響其他人。
0-2歲情緒表現與情緒解讀
先從情緒解讀來看,0到2歲孩子先學會辨識臉部表情、情緒辨識到理解他人情緒,然後透過觀察他人情緒反應來調整自己的行為與情緒反應,這時的情緒表現與調節多與主要照顧者互動有關係(如下圖)。
基本情緒包括高興、難過、生氣、害怕。想想自己在高興時,表情、動作和聲音會有哪些變化?一般來說,高興的時侯,我們會用笑來表達,依據高興的程度有不同的表現。例如:一點點開心,可能只是微笑、眉間舒展、嘴角和眼角上揚、眼裡露出興奮的微光,臉部也會顯得紅潤有光澤;當我們很高興時,可能會伴隨著大笑、豐富的肢體動作等等,來展現自己開心喜悅的情緒。在這個階段的孩子主要聚焦在臉部線索、聲音的辨識,尚未關注肢體動作也與情緒有關聯,通常要到5-6歲才能更準確解讀出來。
3-4歲情緒表現與情緒解讀
在這個階段,孩子在情緒解讀方面,開始能理解高興、難過這兩個情緒與事件之間的關聯性,但仍不純熟,也能能解讀特定情境下的情緒。在情緒表現方面,已學會命名四個基本情緒(高興、難過、生氣、害怕),能簡單描述自己在情境下的情緒(如下圖)。
正向情緒或負向情緒會與欲望、信念、失去、疼痛、未預期的事件有關,正向情緒指的是高興、開心、喜悅⋯等。負向情緒包括難過、生氣、害怕、恐懼⋯等,隨著年齡與接觸事件複雜度,可能會同時出現兩種以上的情緒,且會隨著經驗而有不同。例如:小朋友在吃冰淇淋,心情ㄧ般是高興的。但是,若是小朋友的冰淇淋掉了呢?是難過、生氣,還是害怕?我的教學經驗裡是都有可能。所以,在處理孩子負向情緒時,我們必須要進一步確認孩子的經驗與歷程,才能更確認他的解讀是否正確。
5-6歲情緒表現與情緒解讀
在這個階段的情緒解讀方面,孩子已經能透過肢體動作來辨識他人的基本情緒、理解情境事件引發的情緒,也開始理解同一情境事件,可能引發兩種或兩種以上情緒。在情緒表現上,已經能理解同儕負向情緒,會表現出關心,也開始慢慢出現情緒調節能力,可能會隱藏情緒,或出現順從行為。
基本情緒在這階段已發展趨於成熟,有些孩子已從經驗或學習而能在適當情境中表現適當行為,以獲取注意或肯定,或避免一些可能後果。接下來,隨著環境複雜度提高、經驗累積等因素,情緒的表現複雜度與解讀就更為困難,接下來就是如何進行調控與管理,問題解決能力的學習,讓孩子更能因應與修正自己,而改變或影響其他人。
對情緒發展歷程的瞭解有了清楚認識後,我們就要來看看自己孩子現在是否已經跟隨著發展前進,超前或落後?我們是不是少了這樣的引導?要怎麼教導才能幫助孩子呢?我將在下一次《基礎情緒辨識與教學》文章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