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仿間有許多教導眼神接觸的方法。舉例如下:
- 做誇張的表情
- 雙眼貼亮片、戴各種不同造型的眼鏡吸引目光
- 遮住自己雙眼再打開,做表情並說「哇~」、「Peekaboo」、「ㄧㄠ(台語)」
- 將孩子喜歡的物品移到眼前
- 中途中斷正在與孩子現他喜歡的活動(例如:盪秋千拉起來停住,等孩子看向自己再放開)
- 用布蓋住自己的頭,等孩子拉開然後投以一個好笑或誇張的表情
- 讓孩子坐在自己的腿上面對自己,對著孩子唱歌
- 創造各種聲音或動作,吸引小朋友看過來,立即把孩子喜歡的玩具或物品給他
- 等待孩子主動看過來,立刻給予一個正向的回應(例如:微笑、抱他、搔搔癢)或給予喜歡的物品
這些方法都是可以被運用來教導眼神接觸的方法,只是這些方法不一定是每一個孩子都需要,有些孩子有眼神接觸,只是頻率不高;有些孩子則可能幾乎沒有任何眼神。因此,在教導眼神接觸前,需要先知道孩子目前眼神接觸的能力在哪裡,再來提供合適的訓練方式。
例如: 在我們教導自閉症兒童的經驗裡,有些自閉症孩子是沒有任何眼神的,如果一開始就採用「等待」,那麼教導一天下來,可以成功的機會將幾近於零。這樣的孩子需要更系統與結構的方式來創造眼神接觸成功的機會(例如:雙眼貼亮片,主動接觸孩子的眼神),再逐步褪除並朝更自然的方式(等待孩子主動看過來,再給予正向的回應);當然,如果孩子會看向自己,就不需要再那麼刻意加入過多的提示及引導,只需創造情境等待孩子自然看過來再給予正向回饋即可。
在建立眼神接觸的教學中,切記不要有以下幾個做法,只會讓孩子眼神更迴避或在要求下才會看,包括:抓著孩子的頭說「看我」、手指頭一直接自己的眼睛說「看我」、把任何物品都擺在自己眼睛旁希望孩子一直看著自己的臉、要求孩子「先看我再說話」等。
在互動中創造機會讓孩子看過來,或是有策略性的吸引小朋友眼神看過來,其最重要的核心元素是要營造愉快的情境,並在孩子眼睛看過來時,孩子能獲得到正向的回饋,例如: 一個驚喜、有趣的表情、得到喜歡的物品、正向的社會性交流等等。
眼神接觸也是許多技能的先備能力,例如:提要求、叫名反應、引起注意、獲得資訊、準備行為、得到回應與肯定、與人對話等等的基礎技能。在ABA課程中,它是必備也不可缺漏的訓練之一。如果您的孩子在這個能力上尚未建立或穩定建立,應持續教導與訓練,因為它是許多學習的基本必備能力,如果不夠穩定,在學習任何事物上,老師都需要花些時間來讓小朋友注意看過來,對學習的成效上必然會受到影響。
在家裡怎麼教呢?創造機會,跟隨孩子的興趣,時刻關注孩子眼神看過來的瞬間,投以微笑的眼神和正向互動,不管是用聲音、用歌聲,用物品吸引注意力等等,上述有許多的方式都是可以嘗試做的,最重要的累積每天眼神接觸的機會,將能提升孩子眼神接觸的能力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