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對一個家長在處理孩子行為與情緒時,我給予的回饋,提供您參考…
1.在孩子情緒當下,請冷靜應對。
孩子情緒一來,如果我們也跟著情緒起來,只會讓孩子一直在情緒漩渦裡,唯我我們冷靜面對,觀察孩子在情緒當下的行為,才能因應孩子接下來的反應
2.當選擇用肢體抑制孩子的攻擊時,請不要弄痛他
我們用肢體限制孩子肢體攻擊的主要目的是希望他別傷到自已和他人,而不是要弄痛他,在過程中也不要有情緒,也不口語爭辯,只有一種口吻:請冷靜。⋯⋯
3.提供選擇~
一次提供兩種以上或是由他自已說想要怎麼處理這件事。
4.讓其經驗後果
不管後果是成功或是失敗經驗,都可以得到正面效果。成功直接得到正效應,但失敗也是教導問題解決的好時間。只要我們能在事情過後,告知如何做會是最好的方式,再肯定他雖未成功,但過程中表現不錯的地方在哪裡,然後再給予機會彌補。
5.同理他
這個很重要!在過程試著從他的角度去思考,孩子面對問題時的情緒很多元,他無法說出內在真實感受,所以我們要善用我們的同理心,觀察孩子的狀態,然後我們來幫他說出來。
6.溫柔的堅持~
過程中孩子的情緒再多大,只要我們心靜如水,他就會像在照鏡子一樣,也會逐漸冷靜下來,事後再跟他討論遇到問題的最佳因應方式有哪些。
7.忽略其他不適當行為~
對執行目標的過程程,孩子若出現分心或情緒時,能不予理會,當他再聚焦於目標行為上時給肯定與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