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學習如何教導孩子情緒管理之前,先認識情緒發展歷程是很重要的,您可以先閱讀《 認識情緒發展與情緒解讀》一文,裡面除了依年齡說明情緒表達的發展,也介紹了在該年齡對情緒的解讀能力。您可以試著以孩子現在年齡去對應情緒表現與解讀能力,是超前?落後?還是符合該年齡之表現。

教導情緒的方法有很多種,例如:辨識非語言線索、臉部掃瞄、情緒自我調節、觀點取替及心智解讀等等,會依據孩子現階段所具備的基本行為及先備能力再評估從哪一個面向進行教學。例如:觀點取替教學的先備技能是個體能辨識他人的眼神注視的物品。

因此,如果孩子能習得基本行為與先備能力,再開始進行情緒表達或解讀的教學,可能會是最有效的學習途徑。想要更清楚什麼是基本行為與先備能力,可以先閱讀《認識基本行為與先備能力》一文。

基礎情緒的教導架構

一般的基礎情緒的教學架構(如下圖)是先教導接受性指認情緒,再教導表達性命名命名(有些會依據孩子的溝通能力先教表達性命名,等精熟後再試探接收行命名能力),接著能指認自己的情緒、命名或討論社交情境下的情緒(吹泡泡、搶玩具、被笑)、最後討論在該情緒下有哪些情緒調節的策略(難過時,可以畫畫)。

 

情緒的辨識與命名教學
情緒的辨識與命名的先備能力上,最好是具備功能性物品、動作等等圖片或實物的接收性指認(辨識)與表達性命名(命名)達一定數量後,再開始進行情緒教學,在實務經驗上,若孩子尚未具備精熟的表達能力前,我還是會先教導接收性指認情緒(「傷心」、「誰難過」),再教導表達性命名情緒(他的心情/感覺怎麼樣?)。

情緒的辨識與命名的主要的教學策略是先使用單一嘗試教學策略(請参閱《單一嘗試教學》一文),然候再進行類化教學。當ASD兒童能辨識及命名基本情緒後,我會用誇大的表情、聲音和肢體動作,讓學生從圖片轉移到我的身上,試著判斷我的情緒表現,也會讓孩子模仿我的表情和動作,再教學過程中,也會請孩子做出指定的情緒表情或動作,其過程是有趣且很有效的引起孩子的學習動機。

情緒指認與教學影片分享

以下分享一段混合辨識與命名的教學片段。影片中,這個孩子已學會了開心和難過這兩個基本情緒的指認,我再把這兩個從指認轉變成表達性命名目標,並與生氣和害怕這兩個基礎情緒的指認目標一起進行教學。在這裡的提醒是,一次教導一個目標是單一嘗試教學的基本原則,而這個範例是依據該學生能力進行設計的變型,並不適用於初學或剛建立指認能力的孩子。

 

認識情緒後更容易提示合宜的社交行為

當孩子認識情緒後,您會發現當孩子在社會情境中出現不適當行為時,我們更容易提示孩子展現出合宜的社交行為。

舉一個之前社交情緒團體時的故事,團體中有一個ASD兒童,只要見到一位家長帶著她女兒來時,就會趁著大家不注意時就跑過去抱她(經了解,在生活情境也會出現),我們先做環境安排˙,阻斷她靠近的可能性。

接下來,到進行到社交情境下的情緒,以及怎麼做的階段時,我用了兩個玩偶進行角色扮演(劇情是A娃娃喜歡抱別人,他看到B娃娃,就跑去抱她,結果B娃娃很生氣!)。然後,問大家怎麼做才是合宜的行為。

這位學生很聰明,在輪到她回答時,她看著那位小女生說:「不可以跑去抱妹妹,她會生氣。」接下來,這位學生在情境中會學著控制衝動去抱妹妹,也會在下課時,看著孩子,然後跟我說:「不可以跑去抱妹妹,她會生氣。」

情緒技能是基本行為,也是社交互勳的先備能力,它也會影響我們的溝通、遊戲技巧、學業成就,甚至在成年時,也可能影響求職或維持穩定就業,因此,家長持續教導並能在生活中正確示範合宜的情緒技能與因應方法,是很重要的事。

在認識基本情緒之後,後續將繼續探討它在社交技巧扮演的重要性。